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启示

2021-04-21
摘要:邓小平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青年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高校是优秀青年的集散地和训练营,也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高校开展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依据,也为高校准确把握时代特色,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涵和创新工作思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邓小平;青年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平同志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甄时弊,观国情,察世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其中就包括了他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并形成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也叫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观其一生,邓小平特别重视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认为青年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急先锋,是人民幸福的创造者”。高校是优秀青年的集散地和训练营,也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邓小平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指南。进一步研究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高校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一、以正确理论为导向。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纪律的教育
       邓小平注重对学生青年进行“理想和纪律”的教育。他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青年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当是不同的,但理想和纪律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重视,都应该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邓小平指出:“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要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放弃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近乎于放弃中国自立自强的希望,放弃了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后继力量。
       关于理想信念和纪律的关系,邓小平做过细致的阐述:“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邓小平的这一段论述,不仅阐明了理想信念与纪律的关系,更是分析了理想信念和纪律的教育对当代礼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他认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一种志气,“人穷志不要穷,越到困难的时候,越要有志气”在青年学生里面也应该广泛宣传这种思想。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奋不顾身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现在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教育“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
       理想信念和纪律观念的教育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信息更新速度加快,青年学生接触社会的涉及面更广,社会交往更加复杂。青年学生普遍处于一种理想信念的缺失状态,自由主义思想日渐严重,“不存高远,但求眼前”的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越加明显和突出,高校在开展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联合社会优势资源,优化校园环境。影响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学校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班级、同学、课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这些都是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社会环境因素就是除学校外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现阶段所出现各类性质社会现象。学校开展理想信念和纪律的教育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学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用科学的理论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人生目标,用正确的舆论武装学校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年学生培养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人”。其次,针对现在青年学生个性突出明显,自我意识强的特点,学校必须有意识地强化青年学生的纪律观念,制度化和限制性的教育方式收效不佳,可考虑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进而在行为上自我约束。再次,青年学生较多地崇尚西式的自由民主,这与社会现实的影响是有密切关系的。学校教育可以积极联合社会教育,充分利用社会的优势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感受社情民情,引导学生从正面看待社会现实。
       二、以时代特色为依据。以学生特点为基础,开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高校是国家人才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新世纪人才的生产和输出。邓小平关于青年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准确把握和分析时代特色的前提下总结山来的,为高校针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参考。
       从当今时代变化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这是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特色和基本方法。他强调要“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多做点工作,多搞点调查”。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是关注教育对象,把工作同青年学生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在依靠和相信学生的基础上,特别是现在的网络语言容易混乱学生视听,高校应把国家所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学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同解决学生的困难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应耐心诚恳地向学生解释清楚,是非厉害关系问题不讲清楚,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些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复杂情况屡见不鲜。遇到这些教育障碍时,对学生狠加批评是不行的,应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二是坚持分析教育对象,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层次性。邓小平历来提倡要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是同针对性联系在一起的。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的阶段性和差异性。
       首先是阶段性教育,在不同的阶段要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和要求。高校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初始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爱校荣校为主;成长期则可以人生规划、事业规划教育为主;成熟期再以人生选择、奉献社会为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证明,根据对象不同的成长阶段,提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其二为差异性教育。青年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我们要承认这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才能更有效果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也关注这种教育对象差异性:“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   三、以史料为依托,以教学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
        历史不能被忘记,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青年一代才能对历史有正确的评价,对现实出现的问题才有正确的判断。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历史的是非教育,进行利害关系的教育,“这才是对青年的爱护,对青年的真诚引导”。他多次提出“要用中国的历史来教育青年”,针对青年学生推崇西式民主,想搞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认为要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让青年学生了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理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坚持以历史教学为载体,用历史材料教育青年学生,使学生在对中国历史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发展中的得与失,成与败;青年学生在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找到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勇气,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结合起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潮中。
       四、结合就业现状。深化对青年学生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
       艰苦创业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概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然要不断弘扬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要教育青年学生“不怕牺牲,不怕困难”。邓小平曾经说过:“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我们国家的发展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实现我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邓小平同志还多次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高校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读书无用论沉滓泛起,青年学生对自己所受的教育,对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就业政策产生了怀疑。
       现在的大学生在择业和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愿意到小地方工作,只着眼于大中城市,缺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创业精神;二是一部分学生只关注稳定的有编制工作岗位,很少考虑一些无编制的岗位或是私人企业;三是薪资要求与现实不符,有的好高骛远,有的妄自菲薄。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现在提倡艰苦创业并不是过时的,而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对青年学生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不应只是列在学生就业之时,而应贯穿整个大学的教育学习过程,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对学生进行德与智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和经济形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多运用就业的成功例子激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分享